抗体使用常见误区
您在订购抗体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于产品的说明有一定的疑问;亦或者在使用抗体的过程中得到不理想的实验结果,我们总结了客户常见的实验咨询和实验问题,整理了以下几大抗体使用误区:
误区一:浓度越高抗体越好 ★★★★
浓度高≠效价高
高抗体浓度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实验更有研究价值。抗体的效价存在差异,正能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经过亲和纯化和蛋白A的纯化,因此您收到的抗体是纯净、高质量的,并具有靶标特异性的。如果您遇到低浓度的一抗产品,则该抗体通常具有高灵敏度并且对靶标蛋白具有高度的亲和力。
建议按产品说明书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以获得理想的结果。
误区二:为什么说明书上都没有标记浓度而只说明了稀释比例 ★★★★
刻舟求剑是不可取的,效价和浓度是没有相关性的,最终稳妥的还是看预实验
不同批次的抗体产品,即使浓度一致,抗体的性能和得到的实验结果也可能不一样。由于不同的抗体具有不同水平的活性,纯度以及灵敏度,所以使用抗体时候不能仅考虑抗体的浓度,也千万不能对针对同一蛋白的不同抗体以及每种抗体的不同批次一视同仁,因为抗体的浓度和纯度会因批次的不同而有区别。
正能生物提供的抗体稀释比例是经过内部质检验证的最佳稀释范围,如需知晓对应批次的抗体浓度,可以致电技术支持进行查询。
误区三:关于抗体的回收利用 ★★★★★
工作液的品质由厂家决定,回收液就不得而知了
很多客户在进行WB检测时,会选择将抗体回收利用,即已经稀释过的抗体放在冰箱下次再使用。为了达到最佳实验效果,我们一般不推荐客户进行抗体回收,这是因为回收之后的抗体缓冲体系会发生变化,且由于反复冻融导致的抗体效价降低也会让再使用的效果参差不齐。对于效价高稳定性高的产品比如内参,反复回收使用可能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对于其他指标的抗体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误区四:关于抗体的保存方式 ★★★★
反复冻融是大忌,分装体系太小也影响保存质量
对于新购买的抗体需要先离心处理,原因是运输过程中,颠簸会让抗体液滴/粉末附着在管盖和管壁上,肉眼有时候难以观察到管内情况,贸然打开管盖很有可能损失内容物,因此开盖前一定要进行离心。
即用型抗体一般储存在4℃,常规加了甘油的抗体都储存在-20℃,如果抗体没有加甘油,在-20℃可能会冻上,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客户先分装再保存。分装规格建议不低于10μL每管,分装量越少,抗体就越容易产生损失甚至效价降低。对于长期不使用的抗体,建议在-80℃保存。
误区五:做免疫荧光实验,选应用带“IF”的产品就行 ★★★
弄清基本的实验需求,才能找到合适的产品
我们在筛选抗体时需要关注三个要素:指标名称、反应种属、实验应用。
通常,依照样本类型的不同,免疫荧光(IF, immunofluorescence)实验,在正能实验应用分类体系下,被分为如下三种基本类型:
IHC-P:石蜡组织切片样本、IHC-F:冰冻组织切片样本、ICC/IF:免疫细胞荧光;
需依照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产品,才能完成对应的荧光实验。
误区六:蛋白同源性高,抗体就一定适用 ★★★★
蛋白是具备三维结构的,构型受影响因素很多
很多客户,特别是做稀有种属的客户,会通过比对蛋白的同源性来判断抗体是否适用于自己的样本。同源性高的样本固然做出实验结果的概率大,但是也并不是绝对的线性关系。抗原能否被抗体识别取决于抗原位点的保守性。不同物种之间如果抗体特异性识别的抗原位点发生了突变,那么即使其他部分序列的同源性再高,也不一定能够检测到目的蛋白。所以同源性对比仅作为参考数据,实际情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
误区七:实验结果不理想一定是抗体有问题 ★★★
样本质量、实验体系、操作环境都可能影响最后结果
抗体仅仅是整个实验流程中的一环,好的实验结果需要完善的前期准备,正确的实验步骤、效价正常的相关试剂等。我们建议客户尽量多的使用自配试剂,在WB实验中,封闭液和一抗稀释液都使用5%的脱脂牛奶或BSA,可以有效的避免杂信号的产生,同时进行梯度预实验确定最佳实验方案,并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辅助判断实验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及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成功的实验往往需要前期扎实的背景调研和细致的实验操作,优化实验条件并选择最适合的抗体以及工作条件,以便成功检测目标蛋白。